楠溪江畔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保单位,全在了

时间:2024-12-04 08:39:06

NO.1

永嘉历史悠久,文化荟萃,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悠久灿烂的文化传承为永嘉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永嘉县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村落等于一体,综合反映了永嘉境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由永嘉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永嘉县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组织编制,是《永嘉县政务工作用图》之一。

地图局部

NO.2

地图标注了永嘉县现存的历史人文遗址、遗迹的分布状况,展现了城市演化变迁的过程,为当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地图局部

NO.3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岩头镇

永嘉县岩头镇,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永嘉县战略重镇。岩头镇历史悠久,因地处芙蓉三岩之首,故名岩头。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吴越一带相对稳定,加之楠溪江中游河谷土地肥沃,成为避乱的佳域,此地得到初步开发。北宋时期,本区域河谷地带已有不少村落,元明时期属谘问乡,清代属仙居乡四十八都。

199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岩头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屿北村

屿北,原名菰田,位于永嘉北部岩坦镇镜内屿北,国家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上游东侧,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千年古村。

屿北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宋尚书汪应辰故里。村内生态平衡,环境清幽,其山环抱而四合,其水潆洄而南流,溪水澄鲜、滩林如黛。屿北村古民居建筑独具风格,村庄格局别具风貌,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有形的文物古迹,优秀的古代建筑和古老的历史文化传统互相依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历史文化遗产。屿北还是我党抗日战争中后期永嘉县开展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也是浙南地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村庄格局别具风貌,根据天地星辰二十八宿布局,在民居建筑外围营造了7座宗祠形似古堡,分布在村落的四方,一条护城墙和护城河绕村落一周,在村落四周开设大小城门9处,整个村落犹如荷花绽放。

屿北村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芙蓉村古建筑群

芙蓉古村地处岩头镇南面仙清公路西侧,是一座背靠“芙蓉三冠”,布局于平地上的大型村寨,始建于唐代末年,为陈姓聚居之地。芙蓉古村中本无芙蓉,因其西南山上有三座高崖,其色白里透红,状如三朵含苞待放之芙蓉,因而得名。

芙蓉古村是楠溪江各村落中历史最悠久的,按照“七星八斗”的思想进行规划设计,意为天上星与地上人相对应,星筑台、斗凿池以为象征。在这里,你不但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耕读文化、宗族文化演变情况,而且可以感受到村寨建筑艺术的动人魅力。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围以卵石砌成的寨墙,使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东面寨墙正中开一寨门,两边稍远处开二小门,寨门内建有樵楼,可观望四方,雄伟壮丽。其余三面开五小门,从寨门进内,是卵石筑成的主街,名“如意街”,寓吉祥如意之义。主街中部南侧,凿一内湖,湖水清冽。湖旁花木繁丽,芳香袭人,湖中建有亭树,石桥缀之。村内沿寨墙、道路引溪水。民宅布置水车众多,以沟通各“斗”形成的流动水系。宅边、道旁清流涓涓,环境优雅。村中民宅大多系木质结构,以参差错落的屋顶,朴实素雅的形态,优美亲切的比例尺度,白墙青瓦的明快色调,兼以家家石砌矮墙,户户绿树成荫,使整个村落构成一种和谐美。

芙蓉村古建筑群

一级保护村落—苍坡古村落

苍坡村位于岩头镇北面仙清公路西侧,为李姓聚居之地。始建于公元955年,原名苍墩。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设计的,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虽经近千年的沧桑风雨,却旧颜未改,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等,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

苍坡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