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谁能想到,其实大唐祖籍却离我们很近,就在河北省距邢台45公里以外,“五山夹五川,五帝加一仙”的隆尧。

隆尧,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1947年8月,隆尧县由隆平县和尧山县合并而成,它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

2014年8-12月,考古队在柏人城西发现了28座战国时期古墓葬。专家根据发现的主墓形制、规模和出土的陶片,比照历史记载,判断主墓为赵国柏人侯李昙墓,其余27座为李昙子孙墓葬。李昙墓的发现,佐证了隆尧是李氏故里这一史实。

李昙,字贵远,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因功封为赵国柏人(今河北省隆尧县西部)侯。后入秦为御史大夫,官至司徒,去世后葬于今隆尧柏人城西。

李昙是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的共同先祖,其生四子:崇、辨、昭、玑,长子李崇西去陇西,其子孙繁衍为陇西李,李崇被奉为陇西李氏始祖;其余三子留在柏人,逐渐成为柏人望族,史称赵郡李。

赵郡李氏家族,是我国历史上自秦至唐有名的豪门望族。据隆尧县城南王尹村现存的唐“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碑记载,唐代封建统治者李氏便出自赵郡李氏。

隆尧唐祖陵位于县城以南6公里处,是唐高祖李渊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隆尧唐祖陵”,也是河北平原上唯一的唐朝皇陵。

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的唐陵地面仍保存有神道和石刻。这些石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尤其是唐祖陵石狮,高1.5米,有两层座。第一层座与狮为整石雕成。石狮昂首挺胸,怒目前视,张口欲吼。颌下透雕三绺胡须,脑后毛发卷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石狮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雕刻精湛,形象逼真,夸张适度而不俗套,充分体现了初唐匠师在写实基础上追求内在神韵和气势的艺术匠心。

1926年,美国一古董商用2000美元的高价买去石狮,企图运走,被查获追回。后置狮于原隆平县政府院内。现两尊石狮,一尊借展与河北省博物院,一尊存放于隆尧碑刻馆。

到达唐祖陵的时候正好是夕阳西下,远远看曾经的帝王陵寝,只有六匹残缺的石马、两个只有身躯的控马倌和两根折断的望柱站在田野上,在夕阳的映衬下,沧桑而厚重。虽然陵前辉煌的建筑荡然无存,但昔日气势雄伟、巍巍壮观的气势犹在。

唐祖陵虽然葬的是唐室先祖,但是它并不是唐代最早的皇陵,而是贞观二十年才追封兴建,晚于献陵。据考,唐祖陵建成历时十八年。

陵东500米的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在文革中被彻底摧毁。寺内原有一大碑,在文革中被砸成碎片,后被拼好,存于隆尧县碑刻馆内。其记载了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生平和追封为皇帝、建陵、建寺的经过,是证实隆尧为李唐祖籍最权威的文字史料。

隆尧,李氏之根,在这里,有脉,有根,有力。2018年8月,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第十六届第4次理监事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0月18日确定为“全球李氏中国隆尧祭祖日”,五洲四海的李氏宗亲在每年的10月18日相聚隆尧,祭拜先祖,共叙亲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自马来西亚的宗亲李志清告诉记者,寻根溯源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这些漂泊在海外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根。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我回去后,要告诉我的孩子,我们李氏的根就在这里,让他们永远不要忘记。

九月九日登高望,故乡等归菊花黄。重阳,思乡。天高水远,割不断的唯有乡愁,又是一年重阳节,李家人,10月,我们一起回隆尧,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