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时间:2024-11-06 10:47:54


  西汉时期,置灵关道,治所在今甘洛县东北;置苏示县,治所在今西昌市礼州镇;置灊街县,治所在今雷波县东;置定莋县,治所在今盐源县。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邛都县,治所在今西昌市东南五里;置台登县,治所在今冕宁县泸沽镇;置会无县,治所在今会理市;置卑水县,治所在今美姑县西南,一说在今昭觉县北;置莋秦县,治所在今冕宁县西;置阑县,治所在今越西县新民镇古城。


  灵关道、苏示县、灊街县、定莋县、邛都县、台登县、会无县、卑水县、莋秦县、阑县属益州越巂郡。


  东汉时期,废灊街县入卑水县。


  三国蜀汉时期,废莋秦县;改灵关道为新道县;置马湖县,治所在今雷波县黄琅镇。


  西晋时期,废苏示县、阑县、马湖县;改定莋县为定苲;改新道县为护龙县。


  会无县、邛都县、卑水县、定苲县、台登县、护龙县属益州越巂郡。


  南朝宋时期,复改定苲县为定莋县;改护龙县为新兴县;置晋兴县,治所在今西昌市北境;置苏利县,治所在今西昌市礼州镇。


  新兴县、邛都县、定莋县、台登县、会无县、卑水县、晋兴县、苏利县属益州越巂郡。


  南朝齐时期,废邛都县、台登县、定莋县、会无县、卑水县、新兴县、晋兴县、苏利县。


  北周时期,复置邛都县,治所在今西昌市南;置越巂县,治所在今西昌市,后废。


  北周武帝时期,复置台登县。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可泉县,治所在姜磨戍(在今西昌市佑君镇西南);置苏祁县,治所在今西昌市礼州镇;置邛部县,治所在今越西县新民镇古城。


  隋开皇初,改苏祁县为苏祗县。


  开皇六年(586年),复置越巂县。


  越巂县、邛都县、苏祗县、可泉县、台登县、邛部县属越巂郡。


  唐朝时期,复改苏祗县为苏祁县,后没入南诏;置羁縻思亮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置羁縻杜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区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置羁縻初汉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置羁縻孚川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置羁縻渠川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置羁縻丘卢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置羁縻祐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置羁縻计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后废;置羁縻龙施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后废;置羁縻月乱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后废;置羁縻浪弥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后废;置羁縻月边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后废;置羁縻团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后废;置羁縻柜州,治所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后废;置羁縻威川州,治所在今德昌县境,后废。


  置羁縻驯州,治所在今雷波县东;置驯禄县,治所在今雷波县境,属驯州,后废;置天池县,治所在今雷波县东北马湖一带,属驯州,后废;置方陀县,治所在今雷波县境,属驯州,后废;置罗藏县,治所在今雷波县境,属驯州,后废;置播骋县,治所在今雷波县境,属驯州,后废。


  置羁縻骋州,治所在今金阳县东北;置斛木县,治所在今金阳县东北,属骋州,后废;置罗相县,治所在今金阳县东北,属骋州,后废。


  驯州、骋州属剑南道戎州都督府。


  思亮州、杜州、初汉州、孚川州、渠川州、祐州、计州、龙施州、月乱州、浪弥州、月边州、团州、柜州、威川州属剑南道巂州都督府。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昆明县,治所在今盐源县,一说在今盐源县东北卫城。


  武德七年(624年),可泉县徙治今佑君镇。


  唐贞观八年(634年),置和集县,治所在今会理市凤营村,后没入南诏。


  唐上元二年(675年),邛都县徙治会川城(在今会理县市),改名为会川县。


  唐开元前,置羁縻奉上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辄荣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剧川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蓬口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博卢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明川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胣䏢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蓬矢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境;置羁縻甫岚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昌明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象川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丛夏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境;置羁縻和良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和都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境;置羁縻附树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境;置羁縻东川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越西县境。


  开元十七年(729年),置羁縻滑川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泸定县境;置羁縻比川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境;置羁縻吉川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境;置羁縻甫萼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境;置羁縻比地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泸定县境;置羁縻苍荣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泸定县境;置羁縻黔川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泸定县境;置羁縻邛冻州,治所在今甘洛县境;置羁縻邛川州,治所在今甘洛县境;置羁縻护邛州,治所在今甘洛县境;置羁縻脚川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境;置羁縻开望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汉源县境;置羁縻上蓬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境;置羁縻比蓬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境;置羁縻久护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境;置羁縻瑶剑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境;置羁縻明昌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汉源县、石棉县、泸定县境;置羁縻护川州,治所在今甘洛县境。


  台登县、越巂县、邛部县、苏祁县、可泉县、和集县、会川县、昆明县属剑南道巂州;奉上州、辄荣州、剧川州、蓬口州、博卢州、明川州、胣䏢州、蓬矢州、甫岚州、昌明州、象川州、丛夏州、和良州、和都州、附树州、东川州、滑川州、比川州、吉川州、甫萼州、比地州、苍荣州、黔川州、邛冻州、邛川州、护邛州、脚川州、开望州、上蓬州、比蓬州、久护州、瑶剑州、明昌州、护川州属剑南道黎州都督府。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可泉县为西泸县,后没入南诏。


  天宝末,会川县没入南诏。


  唐至德二年(757年),越巂县、昆明县没入吐蕃。


  唐贞元十一年(795年),昆明县改属南诏。


  贞元十三年(797年),收复越巂县;置羁縻浪川州,治所在今金阳县西南,属剑南道戎州都督府;置郎浪县,治所在今金阳县西南,属浪川州,后废;置郎违县,治所在今金阳县西南,属浪川州,后废;置何度县,治所在今金阳县西南,属浪川州,后废;置郎仁县,治所在今金阳县西南,属浪川州,后废;置因閤县,治所在今金阳县西南,属浪川州,后废。


  贞元十七年(801年),唐收复昆明县,后又没入南诏。


  唐太和前,置羁縻索古州,治所在今甘洛县或石棉县境,属黎州都督府。


  太和五年(831年),越巂县没入南诏。


  唐咸通中,邛部县没入南诏。


  咸通十年(869年),台登县没入南诏。


  南诏国时期,凉山州分属会川都督府、剑川节度等。


  北宋时期,奉上州、辄荣州、剧川州、蓬口州、博卢州、明川州、胣䏢州、蓬矢州、甫岚州、昌明州、象川州、丛夏州、和良州、和都州、附树州、东川州、滑川州、比川州、吉川州、甫萼州、比地州、苍荣州、黔川州、邛冻州、邛川州、护邛州、脚川州、开望州、上蓬州、比蓬州、久护州、瑶剑州、明昌州、护川州属成都府路黎州;驯州、骋州、浪川州属潼川府路叙州。


  北宋以后,废奉上州、辄荣州、剧川州、蓬口州、博卢州、明川州、胣䏢州、蓬矢州、甫岚州、昌明州、象川州、丛夏州、和良州、和都州、附树州、东川州、滑川州、比川州、吉川州、甫萼州、比地州、苍荣州、黔川州、邛冻州、邛川州、护邛州、脚川州、开望州、上蓬州、比蓬州、久护州、瑶剑州、明昌州、护川州、驯州、骋州、浪川州。


  大理国时期,凉山州分属建昌府、会川府、善巨郡。


  元至元九年(1272年),置黎溪州,治所在今会理市黎溪镇。


  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昌州,治所在今德昌县西南。


  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德州,治所在今德昌县;置雷波长官司,治所在今雷波县。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中州,治所在今雷波县雷池;改香城郡置盐井千户所。


  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泸州,治所在今西昌市佑君镇;置礼州,治所在今西昌市礼州镇;置泸沽县,治所在今冕宁县泸沽镇;置姜州,治所在今会东县姜州镇;置威龙州,治所在今德昌县大山村;置会理州,治所在今会东县铅锌镇;置金州,治所在今盐源县西北,后降为金县。


  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建安州,治所在今西昌市;置永宁州,治所在今西昌市;置隆州,治所在大隆城(在今德昌县西北,一说在今会理市北境);置武安州,治所在今会理市南十里;置永昌州,治所在今会理市老街村;置麻龙州,治所在今会理市东五十里,一说在今米易县麻陇彝族乡;置普乐州,治所在今盐源县境;改盐井千户所置闰盐州,治所在今盐源县。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置邛部州,治所在今越西县新民镇古城。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降中州置中县。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里州,治所在今布拖县;置阔州,治所在今宁南县。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并普乐州、闰盐州为闰盐县,治所在今盐源县;置柏兴府,治所在闰盐县。


  元末,置苏州,治所在今冕宁县。


  中县、建安州、永宁州、泸州、里州、阔州、邛部州、隆州、姜州、苏州属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建昌路;泸沽县属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建昌路礼州;昌州、德州、威龙州属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德昌路军民府;武安州、黎溪州、永昌州、会理州、麻龙州属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会川路;闰盐县、金县属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柏兴府。


  明朝时期,废建安州、永宁州、泸州、里州、阔州、隆州、中县;置冕山堡,在今喜德县冕山镇;置河东宣慰司治所在今西昌市樟木箐镇。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德州置德昌府;改威龙州为威隆州;改武安州为武定县;改黎溪州为黎溪县;改永昌州为永昌县;置建昌卫指挥使司,治所在今西昌市;置守御礼州后千户所、守御礼州中中千户所,治所在礼州(在今西昌市礼州镇);改会川府置会川守御千户所。


  洪武十七年(1384年),废金县。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改苏州置苏州卫指挥使司,治所在今冕宁县。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降柏兴府为柏兴州;废闰盐县入柏兴州;复改武定县为武安州,后废;复改黎溪县为黎溪州;复改永昌县为永昌州。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升建昌卫指挥使司为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改德昌府为守御德昌千户所;升苏州卫指挥使司为苏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改柏兴州置柏兴千户所;置越巂卫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在今越西县;置打冲河守御中左千户所,治所在今盐源县东北二百里鸦砻江西岸;升会川守御千户所为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废雷波长官司;改苏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为宁番卫军民指挥使司;改柏兴千户所置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废姜州、礼州、黎溪州、永昌州、会理州、麻龙州、泸沽县;置守御打冲河中前千户所,治所在今西昌市巴汝镇打罗村,后废。


  明永乐元年(1403年),改邛部州置邛部长官司。


  永乐二年(1404年),改昌州为昌州长官司;改威隆州为威龙长官司。


  明正统七年(1442年),改冕山堡置守御冕山桥后千户所。


  明嘉靖中,置镇西后千户所,治所在今甘洛县海棠镇正西村。


  昌州长官司、威龙长官司、河东宣慰司、守御礼州后千户所、守御礼州中中千户所、守御打冲河中前千户所、守御德昌千户所属四川行都指挥使司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守御冕山桥后千户所属四川行都指挥使司宁番卫军民指挥使司;镇西后千户所、邛部长官司属四川行都指挥使司越巂卫军民指挥使司;打冲河守御中左千户所属四川行都指挥使司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行都指挥使司。


  清朝时期,废威龙长官司、打冲河守御中左千户所。


  清康熙初,复置雷波长官司。


  康熙中,废改守御冕山桥后千户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废镇西后千户所。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复置会理州。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改邛部长官司为邛部宣抚司。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置沙麻宣抚司,治所在今美姑县柳洪乡,清末徙治金阳县一带;置瓜别安抚司,治所在今盐源县沃底乡。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复改邛部宣抚司为邛部长官司。


  清雍正六年(1728年),废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入会理州,会理州徙治卫城(在今会理市);废守御礼州后千户所、守御礼州中中千户所;改建昌卫置西昌县;改雷波长官司为雷波卫;改宁番卫军民指挥使司置冕宁县;改越巂卫军民指挥使司置越巂厅;改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置盐源县;改河东宣慰司置河东长官司,后徙治今西昌市东街;置阿都正长官司,治所在今布拖县;置阿都副长官司,治所在今普格县西罗。


  雍正八年(1730年),置木里安抚司,治所在今木里藏族自治县桃巴乡瓦厂。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废守御德昌千户所;改雷波卫置雷波厅。


  同治七年(1868年),改木里安抚司为木里宣慰司。


  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昭觉县,治所在今昭觉县。


  雷波厅属四川省叙州府;西昌县、冕宁县、盐源县、昭觉县、会理州、越巂厅、沙麻宣抚司、瓜别安抚司、木里宣慰司、昌州长官司、河东长官司、阿都正长官司、阿都副长官司、邛部长官司属四川省宁远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宁远府;改会理州设会理县;置德昌镇,在今德昌县;西昌县、会理县、盐源县、昭觉县、冕宁县、越巂厅属上川南道;雷波厅属下川南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上川南道为建昌道;改下川南道为永宁道;改越巂厅设越巂县;改雷波厅设雷波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建昌道、永宁道,辖县直属四川省。


  民国十八年(1929年),置披砂设治局,治所在今宁南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披砂设治局为宁南县,属四川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雷波县属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西昌县、会理县、盐源县、宁南县、昭觉县、冕宁县、越巂县属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析越嶲县置宁东设治局,治所在今喜德县米市镇,属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西康省,改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为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置德昌设治局,治所在今德昌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升德昌设治局为德昌县,属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置普格设治局,治所在今普格县。


  1950年,西昌县、会理县、盐源县、德昌县、宁南县、昭觉县、冕宁县、越巂县属西康省西昌专区;雷波县属川西行署区乐山专区。


  1952年,析西昌专区置凉山彝族自治区,治所在昭觉县;析会理县、云南省巧家县置会东县,属西昌专区;析越嶲县、昭觉县置普雄县;置普格县;改宁东设治局、析西昌县、冕宁县置喜德县;析昭觉县置美姑县;置金阳县;置布拖办事处;普雄县、普格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美姑县、布拖办事处属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撤川西行署区,雷波县属四川省乐山专区。


  1953年,设县级木里藏族自治区,属西康省。


  1955年,撤西康省,西昌专区、凉山彝族自治区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更名为凉山彝族自治州;改木里藏族自治区为木里藏族自治县,属西昌专区;置布拖县,属凉山彝族自治州。


  1956年,析越嶲县置呷洛县,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改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并析置瓦岗县。


  1959年,德昌县并入西昌县;普雄县并入越巂县,更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更名为甘洛县。


  1960年,废瓦岗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


  1962年,复置布拖县、德昌县,属凉山彝族自治州。


  1963年,改盐源县为盐源彝族自治县。


  1968年,改西昌专区为西昌地区。


  1978年,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州徙治西昌县;复改盐源彝族自治县为盐源县;西昌县、会理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德昌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属凉山彝族自治州。


  1979年,析西昌县城区及近郊置西昌市。


  1986年,西昌县并入西昌市。


  2021年,改会理县为会理市。


  凉山彝族自治州辖西昌市、会理市、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德昌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