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图揽胜-海南海口地图

时间:2024-11-08 10:06:21


海南省:简称“琼”。所在地为中国南部南海中的海南岛及 西沙、南沙等群岛。原为广东省海南行政区。1988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设立海南省的议案,决定:设立海南 省,撤消海南行政区。省人民政府驻海口市。面积34380平方公 里,人口1020万。为中国重要的热带作物栽培和良种 繁育基地。盛产橡胶、油棕、椰子、剑麻等。沿海渔、盐业发达。

海口,别称“椰城”,海南省辖地级市、省会,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城市,地处海南岛北部,东邻文昌,西接澄迈,南毗定安,北濒琼州海峡,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4个区,常住人口287.34万人。

海口景点: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五公祠、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琼台书院

一、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离海口市区约20公里,园内及附近有距今2.7万年至100万年间火山爆发所形成的休眠火山口群。其中最大者海拔222.2米,深90米,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因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是琼北地区至高点。周围还有几十个小的死火山口或死火山眼。

这里热带果林和原始植被漫落丛生,自然完美。人类不可复现的火山仙景与建筑大师精心设计的六角形蜂房园林体系巧妙结合,气势宏宇,值得一看。

火山口岩洞群地下有火山岩洞群,是火山喷发的产物,被地质专家誉为颇具规模的火山岩洞博物馆。其中仙人、卧龙二洞最为壮观,虽未开发,但可以进入探观。仙人洞距马鞍岭火山口4公里,洞口玄武岩上有“石室仙踪”石刻引人注目,该洞中又有洞,人们在50年代清理洞中泥沙时,发现类似斧凿的磨光石器,可能曾经是人类祖先穴居的遗址。卧龙洞距仙人洞不到1公里,洞长3公里,高7米,宽10米,可容万人。

二、五公祠

号称“海南第一楼”,位于海口市东南方5公里处,占地面积约6.7公顷。清光绪十五年(1889),海南人民为纪念唐宋间被贬谪来海南岛的唐朝名臣卫国公李德裕,宋朝名臣忠定公李纲、忠简公赵鼎、庄简公李光、忠简公胡铨而建,遂有“五公祠”之称。

五公祠由主楼以及两侧的苏公祠、学辅堂、五公精舍、观稼堂、伏波祠、浮粟泉、琼园等亭、台、楼、阁古建筑群组成。

主楼为一座二层木质结构式斗拱的红楼,高9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楼下正门悬挂“五公祠”匾额,楼上挂着“海南第一楼”横匾,楼下大厅内陈列着五公塑像。楼下大厅楹柱上,清人长联高度评价了五位名臣,颇为“第一楼”增辉。长联为:“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三、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

是我国唯一的城市滨海热带火山,也是海南省第一家世界级旅游景区。公园地质遗迹主体为40座火山构成的第四纪火山群。

火山群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距府城约15公里。由40座火山构成,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火山类型齐全、多样,几乎涵盖了玄武质火山喷发的各类火山,既有岩浆喷发而成的碎屑锥、熔岩锥、混合锥,又有岩浆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玛珥火山。火山地质景观极为丰富,熔岩流——结壳熔岩,如绳索状、扭曲状、珊瑚状,无不称奇,令人叹为观止。熔岩隧道有30多条,最长到2000余米,其内部形态与景观丰富、奇妙,为国内外所罕见。园区在火山锥、火山口及玄武岩台地上还发育了热带雨林为代表的生态群落,植物有1200多种,果园与火山景观融为一体,为热带城市火山生态的杰出代表。至今园区内保存有千百年来人们利用玄武岩所建的古村落、石屋、石塔和各种生产、生活器具,记载了人与石相伴的火山文化脉络,被称为中华火山文化之经典。主要景点有马鞍岭、双池岭、仙人洞、罗京盘等。马鞍岭火山口马鞍岭火山口又称火山口公园,它形似马鞍,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由四座火山组成,南锥风炉岭火口,北锥包子岭火口及旁侧两个寄生小火山,它们犹如一对眼睛而称眼睛岭,被誉为火山圣婴。构成一个完美的全新世休眠火山家族。其四周分布着大小30多座拔地而起的孤山,都是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口或火山堆。火山爆发时地下岩浆的运动使这里留下了纵横交错的地下溶洞群,有仙人洞、卧龙洞等。岭上还建有“观海亭”,可望见琼州海峡和火山口,并能饱览百里荔枝园美景。罗京盘、双池岭罗京盘、双池岭是深部炽热岩浆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的地下水而相互作用发生蒸汽岩浆爆发的产物。为并列的两个孪生玛珥火山,属低平火口玛火山。园内玛珥火山规模大,保存完整,弥足珍贵。火口垣为凝灰岩环。罗京盘玛饵火山,内径达1000m,放射状与环梯状,田园景色还十分怡人。

四、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海口市美兰区东北部的东寨港,绵延50公里,面积4000多公顷,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型中的红树林沼泽湿地,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及水鸟。世界上红树林有23科81种,海南有23科41种,最高达10米。很多红树具有奇特的“胎生”繁殖现象,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芽长成小苗后,同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来,插入泥滩只要2至3个钟头,就可以成长为新株。如果是落在海水里,则随波逐流,数月不死,逢泥便生根。

区内以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的红树林、世界地质奇观“海底村庄”,世界稀有鸟类及丰富海鲜水产而著称。区内野菠萝岛环境幽美,岛上形态奇特的野菠萝林连片蔽日修有观光小道,可乘游船登岛游览。

东寨港有“一港四河、四河满绿”之说。其东有演州河,南有三江河(又称罗雅河),西有演丰东河、西河,四条河流汇入东寨港后流入大海。这些河流每年有7亿立方米的量注入东寨港。暴雨季节,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港内沉积,形成广阔的滩涂沼泽。红树种子凭借“胎生”的独特繁殖方式,随波逐流地在水上漂泊,一遇到海滩就扎根生长发育,蔚然成林。

五、琼台书院

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中山路8号,是海南名胜,是海南省旅游涉外定点单位,书院奎星楼是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琼台书院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濬而建。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据传由于丘濬号琼台,人称琼台先生,故书院由此得名。现在是琼台师范学院的府城校区。

其主楼奎星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魁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 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中进士后朝廷所赐。楼内雕梁画栋,异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

这里曾是琼州的最高学府,是古代海南人士登科入仕的必经阶梯。著名的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当时,书生张生和琼州府镇台的婢女产生爱情,镇台震怒严惩婢女,婢女逃进书院求救,镇台派人追至,书院掌教谢宝仗义执言,门前挡驾,并机智地乘夜将婢女送出城外,使张生与婢女终成眷属。琼台书院随着《搜书院》而蜚声海内外。

六、海瑞墓

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海南省海口市西郊滨涯村的海瑞墓,为一长方形陵园。四周为石砌围墙,园内草木四季长青,环境整洁、宁静、肃穆。海瑞墓园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是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成的。据说,当海瑞灵柩运至现墓地时,抬灵柩的绳子突然断了,人们以为这是海瑞自选取风水宝地,于是将其就地下葬。

陵园大门的青灰色石牌坊上横刻“粤东正气”4个红色大字。一条宽阔的麻石大道从牌坊下直通基地。甬道两旁有石羊、石马、石狮、石人,或站或坐或躺,栩栩如生。墓前一石龟占据道中。陵墓格局与杭州的岳坟相似,只是规模稍小。有石供桌、石平台、五栏杆、石砌圆形坟冢。坟墓直径1.6米、高2.6米。墓前石碑上刻“明皇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30字。碑高4米、宽0.8米、厚10厘米,是400年前造墓时的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