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德太子堂,建于1905年,这座公园曾经是日本占据大连时期为了纪念天皇二太子圣德所建。地点位于大连市沙河口区东部,面积11300平方米。解放前,这里东﹑西排列著两个荒凉的山丘,称刘家屯小山。日本殖民当局在东侧土丘上建“圣德太子堂”,供奉圣德的木雕像。同时将该山丘拟建为“圣德公园”,不过尚未建成日本就投降了。圣德太子堂解放后这里成了中山公园,而太子堂成了沙河口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圣德太子堂是中国保存完整的殖民建筑之一。
圣德太子(即敏达天皇3年1月1日—推古天皇30年2月22日),本名上宫廏户丰聪耳皇子,是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推古朝改革推行者。他的父亲是用明天皇,母亲是钦明天皇的女儿、穴穗部间人公主。圣德太子本名厩户皇子,因为相传他在马房之前出生。别名为丰聪耳、上宫王。 大和时代豪族政争,用明二年苏我马子灭物部氏,崇峻五年崇峻天皇遭暗杀,苏我氏外孙女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由廏户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辅政。
圣德太子辅政后即大力进行改革,即推古改革,并遣使入隋、唐学习中国制度。后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阶、颁布律法十七条、采用历法、编修国史、使用天皇名号、兴隆佛教。 圣德太子曾遣留学生至我国隋朝,致力于中国文化之输日。
又为抑制豪族,加强皇权,制定冠位十二阶(603)与宪法十七条(604),成为日本善政之骨干,其宪法第二条即规定笃信三宝。平生信仰佛法,极力发扬大乘精神。又亲自开讲三经(法华经、维摩经、胜鬘[mán]经),建立悲田院、敬田院,大兴国民救济事业。所建之寺院有四天王寺、法隆寺、广隆寺、法兴寺等,奠定佛教在日本之传播基础,为调和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之指导者。后于推古二十九年薨(一说推古三十年),享年四十九,葬于日本大阪矶长。其传记由于早期事迹之传说化而失真,然于“上宫圣德法王帝说”与“日本书纪”两书所记载部分则极具重要性。在平安、镰仓时代盛行圣德太子之绘传。民间与各寺社中亦普遍供奉太子之肖像或雕刻。